不久前,一家俄罗斯媒体报道,沙特或投入巨资资助歼-31完成新一阶段的研制,升级版的歼-31很可能换装新型国产涡扇发动机以弥补动力上的不足,实现超音速巡航和降低油耗。


沙特是中东地区的产油大国,也是军火进口大国,每年都会进口大量的各种武器,此次沙特传出巨资投入到歼-31,其背后的考量耐人寻味。沙特空军一直以来装备的都是美国的战机,凭借其和美国的关系,沙特想要购买美国的F-35并不是一件难事,此次参与到中国的战斗机的研制之中,除了获取相关的技术转让之外,很可能也是为了减少美国对沙特的影响。

歼-31设计之初的定位是一款和歼-20高低搭配的低端机型,在歼-20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执行后续的作战任务。这一点和美军F-22搭配的造价较低的F-35是一个模式的。不过,相较于F-35,歼-31的外形尺寸较小导致其只有机腹弹仓而没有侧翼弹仓,一次只能携带4枚导弹,远低于F-22“猛禽”和歼-20的6~8枚的载弹量,甚至F-35“闪电”Ⅱ也可以携带最多6枚导弹,这样的载弹量难以应对高强度的空战。当然,歼-31可以采取外挂的方式增加挂弹量。只是这样一来,其雷达反射截面会大大增加,隐身战机赖以为生的隐身性能也就不复存在,战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,也就是取得了制空权且摧毁了敌方地面防空之时可以这样做,但在这样的理想环境之下执行的任务三代机完全可以胜任,何须多此一举。
结合上述情况,歼-31的尺寸可能会放大以便增大内部的载弹量,结构也会发生变化,增加侧翼弹仓,更重要的是增加航程,歼-31不仅是载弹量较少,其作战半径估计也只适合本土防空,不适合远程奔袭。不过,歼-31的造价也是一个因素,不排除歼-31设计之初的定位就是为了大幅降低价格而故意缩小尺寸,如果歼-31的价格优势明显,对外销售就可以取得预算有限的国家的青睐,虽然载弹量少了一点,但毕竟也是四代隐身战斗机,保卫领空足矣。

如果消息属实,沙特的参与除了政治的因素,也确实说明歼-31的性价比颇高。